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00章 得补偿(1 / 2)

“我发现,你是真不要脸啊。”

蔡亦侬一副被打败了模样,十分感慨道。

“多谢夸奖!”

蒋博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。

生活不易,都到床上了,还那么要脸干嘛。

真要脸的话,坐而论道就好了。

两人又腻歪了一会。

“对了,公司合并之后,我签的那些艺人,你有没有什么安排?”

蔡亦侬开始谈起了工作。

可能这才是女强人能够成功的原因,不管什么时候,都能随时随地想着工作。

“公司有专门的艺人经纪部门,负责全部的经纪业务管理,等艺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,就可以选择开工作室,公司持股,改为合作关系。”

蒋博简单介绍了一下聚变传媒的艺人经纪模式。

给大咖开工作室是大趋势,与其到时候被动,不如主动迎接这种改变。

聚变传媒说到底还是一家影视制作公司,并不是专门的艺人经纪公司,所以艺人经纪业务,不可能成为公司的重点关注项目。

艺人咖位小,可以不在乎,只要能有机会拍拍戏,多露露脸,就可以多获得一些知名度。

有了知名度之后,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找上门来。

比如,新的剧本,新的综艺邀约等。

但是这些外部资源的来源构成很复杂,甚至有一些对手公司的邀约,艺人反而容易受到限制。

所以成立工作室,可以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,自由的选择想要的工作,合作的对象和项目,更好的掌握事业的发展方向。

另一方面,就是可以进行税务筹划。

在没有成立工作室之前,艺人的的收入,均应表示为个人劳动收入,那么交税的时候,采用的征税标准,就是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标准。

也就是差不多一半。

属于很明显划不来的那种。

不如成立工作室,注册有限责任公司,按照企业交税的标准,综合税率,也不过就二十几個点。

部分地区有特殊优惠政策的,甚至还可以做到更低,不然的话,为什么霍尔果斯会有那么多影视公司注册。

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,就是艺人个人的多元化发展。

成立工作室之后,可以选择签新人,带新人出来,以后变成艺人经纪公司,通过抽佣的方式,完成工作室转型。

感觉有点像失足妇女。

本来可能是个从业者,攒够了资本之后,就可以有机会洗脚上岸,变身成为产业的上游管理者。

也就是俗称的“妈咪”。

不想干这个也行,也可以投资影视剧,变身制片人,除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回报,也可以更好的树立起个人品牌。

从打工人,变身资本。

“你准备怎么补偿我。”

蔡亦侬在蒋博的胸口画着圈圈。

可能是休息过来了,忘记了刚才的教训,又开始调戏蒋博。

按照蒋博提供的方案,理论上来说,唐人影视被聚变传媒兼并之后,蔡亦侬个人是吃亏的。

唐人影视签下来的艺人经纪合约,属于未来收益型的合同,在兼并估值的时候,很难有一个较高的数字。

以刘施诗的经纪合同举例。

她的经纪合约是十年,从零七年,一直到一六年。

现在才零九年,满打满算,也不过就才过去三年的时间。

这个合约在收购过程中,应该怎么进行估值?

要是按照过去三年,给唐人影视带来收益的平均值,再乘以七来算的话,聚变传媒肯定没意见,但唐人影视该不满意了。

谁都知道,艺人明星的收入,是存在一个爬坡期的,一上来的收入并不高。

但是等人火了之后,收入蹭蹭蹭往上涨,一年的收入,能够顶之前好多年的收入。

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,蔡亦侬确实是吃亏了。

不过合约作为资产,单独剔出来也不行。

唐人影视,以及蔡亦侬的事业,已经全部转移到聚变传媒的体系里。

刘施诗的经纪合约,要是被排除在外的话,估计要不了多久,人说不定也就凉了。

所以合约肯定还是要作为唐人影视资产的一部分,随之并入聚变传媒的,问题就变成了,怎么给出个合理的估值。

从蔡亦侬的态度来看,是准备认了,不然的话,也不会有补偿这一说。

“这样吧,K姐,我给你一条投资建议,你要是信得过的话,照着方子抓药的话,就算是我对你的补偿了。”

蒋博想了想,还是准备给蔡亦侬提供一条投资建议,作为损失的补偿。

之前两个人没啥关系,所有工作上的事情,都可以公事公办,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。

但是现在不一样了。

已经打开了她心灵的通道,蒋博有信心,有能力长期把握这条通道,自然需要给点补偿。

“你说来听听。”

蔡亦侬微笑道。

对蒋博可能提出的建议,她还挺有兴趣,聚变传媒那么大规模的企业,就摆在眼前。

没有什么,比这更有说服力的了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