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60章 装逼(1 / 2)

拍杂志,封面很重要。

但是到了蒋博和老谋子手里,封面的拍摄,反而成了最简单的环节。

选的地方就在影视基地,条件简直就是得天独厚,比一般的摄影棚可强太多了。

即便是没有的景,现场就能给造一个。

天时地利人和,全都集齐了,拍摄很顺利,重点就来到了采访上。

说是采访,实际上更像是闲聊天。

稿子不会采用问答实录的方式直接发出来,后期的整理,必然要经过后期整理和加工。

蒋博也就索性放开了聊。

被问到影视行业的前景预期,蒋博还是很乐观:“国内经济刚能进入快车道,接下来至少还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,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,影视剧行业会有一个长足的进步。”

刘崇顺势接话:“所以您也很认可,接下来国内会有一個消费升级的过程?”

蒋博看了看稍远处的工作人员:“消费升级肯定会到来,但是是由生产力推动的消费升级,还是被社会文化推动的消费升级,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。”

刘崇问:“有什么区别吗?”

蒋博掏出手机:“这玩意儿,现在大几千一部,就是产业升级带来的消费升级,但要是真想铺开的话,还是得把成本降下来,才能普惠大众。

如果只是为了虚荣,花一个月,甚至两三个月的工资,来买这种迭代很快的电子产品,就属于被社会文化推动的消费升级。”

所以说粮厂才是真牛逼。

RED系列最大的功绩,就是真正做到了科技普惠大众。

把一大堆的山寨机厂商全都干掉了。

标准化是工业生产领域一个很重要的概念。

只有标准化,以及规模化,才能在最大程度上,把性价比拉满。

当然,类似的故事,发展到最后,结局总是相似的。

屠龙少年终成恶龙仿佛就是个轮回,谁也逃脱不了。

要做最极致的性价比。

粮厂成于此,也受限于此。

老谋子对此也深有感触:“国内影视剧的制片成本,还有放映成本太高,已经酝酿了几次票价上涨,但是考虑到市场压力,暂时都还没有落地。”

蒋博就是赞赏老谋子这点,踏实务实,有点像是个庄稼汉。

不过赞赏归赞赏,有些观念,还是要尽早纠正过来。

“国内的放映成本贵,是有天然原因的。跟大洋对岸那边不一样,咱们国内的电影院,大多都建在商场里,基础设施的成本已经拉高了。

而且放映设备的国产化,进度也比较缓慢,即便是有国产的机器,许多核心零部件,还是要依赖国外进口。

成本压不下去,票价就下不来。”

刘崇连忙问:“还有制片成本呢?”

提到这个,蒋博也有点皱眉头:“这个问题更复杂,也更不透明。”

家丑不可外扬。

行业内的问题,就不要对外宣传了。

都是些潜规则。

再说了,QG也是个杂志,说白了现在也基本上等同于接受媒体采访。

蒋博要真是把行业内幕,一丝不挂的全都捅出来,还不知道背后有多少人惦记上他。

刘崇还是把采访拉回了主题:“你们二位也是国内精英男士的代表了,能不能请你们谈一谈,平时的消费理念,以及对于穿搭偏好?”

蒋博和老谋子对视了一眼,同时感受到对方眼中的无奈。

到底是国外回来的人,动不动就代表这个,代表那个。

最终还是蒋博摇了摇头,有点无奈解释:“刘主编,首先声明一下,我不是在抬杠,只是有些话不说明白了,容易引起误会。

我姑且这么一说,你姑且这么一听,看看有哪些能用的你就用,等最后定稿之后,麻烦再发回来审核一下,然后再发出去。”

这只是个很正常的要求。

一般都会要求最终稿的审核,在最大程度上,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。

作为公众人物,日常都不用说是言论了,一些说话的习惯,都需要非常谨慎。

大众的注意力,就集中在那么一小撮人的身上。

任何一点点小的问题,都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。

在媒体的眼里,你的本意没那么重要,如何用劲暴的言论,带来最大的流量,才是他们的第一追求。

蒋博根本就不放心 QG的操守。

刘崇也很理解:“那是自然,请说。”

打好招呼,蒋博也就不客气了:“我和张导并不能代表谁,顶多就代表我们自己,另外我们也算不上是所谓精英的代表。

在国内,能够做出成绩的人很多,许多比我们更加优秀的艺术家,企业家,都在用不同的方式,为社会做贡献。

我们说白了,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,尽可能把我们想做的事情,和我们能做的事情重合起来、

可能我们有了那么一点点小成绩,但都是大众以及社会给了我们这个成功的基础条件。

至于说到穿搭,那就更简单了。

我忘记从哪里看到的了,有一位老教授,为了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