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18章 典型!(1 / 2)

“采访我?”蒋博指了指自己,就很诧异。

不是说导演不出名,而是导演能混到有知名度的份儿上,难度系数比起露脸的演员来说,高太多了。

在许多行业,都有类似的现象。

越是有决策权的人,影响力越大的人,往往在公众面前的知名度就越低。

闷声发大财,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生存哲学。

小撒点头肯定:“没错,蒋导,就采访您。

事情的前因后果,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查,所有发生的这一切,都是您在背后一手运作的,由您来讲,再合适不过了。”

蒋博本能就想要拒绝。

原因无他,一个十八九岁的学生,就上了总台的节目,出名是肯定的了。

跟导演的片子出名,能带来的影响不一样。

能上社会新闻板块,而不是文娱板块,应该算是出圈了。

他又不是演员,需要那么高的知名度,然后用流量变现。

本质上来说,导演和演员,基本上是两套生存的逻辑。

破圈之外,太出名了,可能负担要大于收获。

“我能考虑一下吗?”

蒋博给了个模棱两可的答案,没有接受,也没有拒绝。

按照某位为人的说法,就是原则同意,但实际上就是反对。

小撒也没多劝说,干了那么多年的主持人,他也清楚。

有些人,尤其是能干事情的人,只要拿定主意,想再改变的话,基本上难如登天。

然后,没多久,蒋博就被张惠军,叫到了办公室。

“听说总台想采访你,被你小子给拒绝了?”

蒋博真惊了!

小撒是半上午离开的办公室,蒋博中午就接到了电话,现在这会儿,也就下午一点,速度都快赶上吃席了。

早上火化,上午下地,中午就是正席,一环扣着一环。

而且关键是,第四天办事儿吃席,还有前三天的时间,酝酿筹备。

蒋博可是一点准备都没有!

“您消息还真灵通。”

反正蒋博也已经打定主意了,不怕张惠军追问。

说着,就起身,走到了柜子跟前,开始淘换起茶叶来。

最近不咋需要请假,都没到校长办公室来过,也不知道,有没有补点新茶叶。

按理说,入夏之后,肯定要发点绿茶的。

都是惯例了,有些部门就是干这個的。

每年都得批预算,批经费,基本上是按人数,以及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来的。

钱批下来,就得花出去,这也是惯例。

不然的话,等年底结算的时候,发现账上还有结余,也说不过去。

肯定会引人深思。

年初的预算,是怎么编出来的?

也不搞个准确点的数字,就瞎报上去了,编制预算的人,是干什么吃的!

然后下一个财年,预算降低,几乎就是必然。

所以,不能只是搞钱,搞来了得花出去。

平日里,给职工搞一搞活动,比如安排个运动的场地,请一些外面的专业的老师来授课。

总会产生一些费用。

这样,负责相关活动的人,才能活动关系,过手沾点。

采购茶叶,也是一样的道理。

跟采购额外定制采购一些集体的服装,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蒋博打开柜子,果然有新茶,还是太平猴魁。

其实蒋博走向柜子的时候,张惠军就有点后悔了,没把茶叶收起来。

之前被扫荡的场景,还都历历在目。

不过再计较,也已经晚了,索性摆烂了。

躺平之前,还是没忍住,嘱咐了一句:“你喝归喝,别再给我拿走了,上次来人,柜子里没茶叶,只招待了个开水,差点没闹笑话。”

蒋博不以为意:“那不正好,显得您清廉,连个茶叶都不舍得喝,只喝白开水。”

张惠军也被是被挤兑的够呛:“那天我杯子里有茶叶!”

就还真挺尴尬。

凡事就怕对比,主人家杯子里有,但是不拿出来招待客人,十个里面,得有八个怀疑是不是做了恶客。

蒋博打开茶叶一看,还是扁平的条状,稍微有点嫌弃:“我说师兄,你这儿也太寒酸了,我那儿有点手工猴魁,回头拿给你品鉴一下。”

张惠军根本就没指望:“你都说了多少回了,我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,都没见你一片茶叶。”

蒋博重新坐回来,嘿嘿一笑:“我这不是怕别人误会嘛~

每次来基本上都要请假,您给批的,还那么痛快。

我要是手里每回都拎着不同的茶叶过来,那成什么样子了!

知道的,明白你我是兄弟,论不着什么行贿受贿之类的。

不知道的,还以为,只要拿着茶叶过来,就能找校长顺利请假,到时候您可就真不缺茶叶喝了!”

有时候,现实就是这么魔幻。

所以为了避免误会,蒋博几乎从来不带什么礼品之类的给张惠军,还有韩三坪。

他们的级别,也不缺这些玩意儿。

维系关系的一大法宝,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