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6章 光线(1 / 2)

第二天,剧组还得继续拍戏。

蒋博饰演的白小年,属于那种角色很鲜明,但戏份不重的类型,总共加起来也没几场戏。

也就开篇在伪军司令部,以及裘庄初审,以及聚餐的场面,最后就是受刑,被石兆其饰演伪军司令用鞭子抽死的场面。

之后就是领盒饭下线。

总体而言,还挺憋屈,活着的时候憋屈,乱世之下,唱戏没得唱,为了生存下去,只能委身司令,充当男宠。

死的时候更憋屈,被司令当成狗一样,不管是非对错,直接上来就用鞭子给抽死了。

看起来很离奇,但实际上,对于这位伪军的剿匪司令而言,却是最好的选择。

身边人知道的太多了,日本人的手段,剿匪司令也不是没见识过,人一旦受了大刑之后,神志都不清楚,能说出什么来,可就不一定了。

发倒是把人直接处置了,一方面大义灭亲,撇清了自己的干系,另一方面,等到了关键的时候,又是一枚很有分量的筹码。

身边的亲信之人,都因为这件事情连累至死,相关的责任人,是不是应该给个交代,事后证明了跟自己没关系,处置的时候,是不是应该给个补偿。

简直就是一本万利。

蒋博下线之后,并没有第一时间离开剧组,跟老师跟学校请假的时候,说的是跟组学习,总不能把附加题做了,前面的主题部分反而答個空白交上去吧。

好在高群叔也不介意,正好把蒋博带在身边,就当是个助理了,科班出身,可比一般的助理好用。

再说了,之前蒋博没戏的时候,在现场候场,除了跟老戏骨聊天学习,也没少往摄影机和监视器跟前凑。

有一些设备,学校也有,但肯定没有剧组用的更先进一些。

学校的那些设备,是用来教学用的,不可能更新很及时,说一声老古董也不为过。

好不容易能近距离接触比较先进的设备,男孩子加摄影师,很难对器材不动心。

杀青,卸妆,换了衣服之后,蒋博就坐到高群叔的身旁,跟着学一学导戏。

拍电影和拍电视剧不一样,主要是播放设备不一样,电视剧播放用的电视,在 08年的时候,主流也就是二三十寸的液晶电视,卖的还挺贵。

剧组用的监视器,为了方便携带使用,小是小了点,但跟电视屏幕比起来,也没有那么大的差距。

电影就不一样了,电影院屏幕的大小,宽度大概都在 20米以上,高度也从12米 13米,到快 20多米不等。

标准的 IMAX屏幕,22米宽,16米高。

就算往小了估算,屏幕的大小,也得 200多平米以上,所以在小小的监视器里看,用脑子放大成最终放映时候的画面,确实要求不一样。

“好,咔,过了,准备下一条。”

高群叔又拍完了一条,扭头看到蒋博又坐在身边,问道:“你觉得刚才这条怎么样?”

在剧组,高群叔还是比较顺心,尤其是陈果富被王忠磊批评了一次之后,小日子过得,不要太顺心。

感激回馈也好,提携后辈也好,高群叔对蒋博各方面都还可以,说是上手把手教一些拍电影的技巧,也是经常提点。

问意见,就是一种方式。

“戏挺好,不过导演,你觉不觉得,片子的整体亮度选择,还是有点太暗了。”

纯技术交流,蒋博也没有一味拍马屁的意思,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,一味地顺从,是没有任何作用的,顶多也就让对方偶尔需要有人拍马屁的时候,或许能想起你这么个人。

真正的尊重,从来都是靠实力争取过来的,即使有时候,你需要跟你的上司、长辈、前辈,发生一些冲突。

打败他,战胜他,才能赢得对方真正的敬意。

剧组的戏,问题都不大,华宜的年度巨制,主要演员不说都是实力派,但也都能保证演技在线。

包括来客串的,只有一两场戏,一两个镜头,一两句台词的小配角,都认真挑选过,也就蒋博是个纯新人。

所以演戏这方面,在剧组从来都不是问题。

蒋博毕竟是个后辈,提意见的时候,姿态还挺低,前辈肯定不反对提意见,也不是不能容纳异议,但是对态度很看重。

像蒋博这样,就被看作是一种谦虚和请教,反而更容易被前辈看中,中年男人,但凡有点成绩的,哪个没有点好为人师的毛病。

高群叔的话匣子,一下子就打开了。

“你在学校的时候,应该已经读过《无人生还》了吧,这种‘暴风雪山庄’模式的片子,整体的色调,就得暗一些,再加上一些冷色调的红蓝绿,悬疑的气氛才能更加突出。”

《无人生还》是阿加莎的一部悬疑推理类的长篇小说,说的就是在一个孤岛上,八个人相继死去的故事。

《风声》选出来的这一段比较类似,只不过不同的是,这里的“孤岛”是人为控制形成的,在裘庄这个地方,五个人各怀鬼胎,再加上时间限制,紧张的节奏感一下子就拉满了。

“您对片子整体的把握,我能理解,也非常赞同,选用整体偏暗的色调,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