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醉兮>历史军事>满唐华彩> 第130章 以快打快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30章 以快打快(2 / 3)

总之是东宫与盐官都有,全都是右相府的眼中钉,肉中刺。

杨洄看得连连点头,心想,尻他个李林甫,嘴里是维护武惠妃,打的全是阴私算计。

他微微冷笑着,斜了裴冕一眼。

裴冕无奈,一瞬间的不情愿之后,从袖中拿出一份文书,递在萧隐之手里。

“王中丞想把人犯移交到大理寺狱,文书在此,请萧尚书过目。”

“可这是刑部的案子……”

“刑部主管刑罚,大理寺掌管审理,此案牵涉官员众多,当由大理寺来办。”裴冕不慌不忙道。

萧隐之虽是尚书,却畏惧王鉷之权势,答应下来。

~~

时近黄昏。

国子监,杜五郎终于完成了岁试的答题。

他走出学馆,抬头看向天边的夕阳,听着暮鼓声,忧心忡忡。

想到与郑博士毕竟是一起喝过酒、抨击时事的交情,他决心做些什么,遂连忙转去找薛白。

赶到考策问的学馆,只见一层层竹帘隔着的考场中已走了许多人。

“薛白。”

杜五郎才探头喊了一句,忽被人拉到了一旁。

“苏司业,你看到薛白了吗?”

“这边来。”

“哎,我们还得去刑部大牢救出郑博士……”

~~

郑虔带着镣铐缓步被带出刑部大牢,走过皇城大街。

大理寺在西边,抬起头就能看到将要落下的太阳,暮色苍茫,他看着这一幕,眼神中满是疑惑不解。

那些文章都写了数年了,为何会在近来被人检举?

带着这种思量,他步入大理寺衙署,被领着穿过了一道道回廊,却意外地没有进入大理寺狱。

……

暮鼓停歇之前,一辆马车穿过了皇城西边的顺义门,进入了布政坊中的一间宅院。

这宅院不大不小,亭台楼阁却是非常精巧。

夜幕降下,主院中,一名美貌女子莲步轻移,迎向杨洄,娇声道:“郎君总算肯来看奴家了。”

下一刻,她却停下脚步,因杨洄身后还有另一个高挑的男子,夜幕中没有显出脸来。

“你去歇着,我还有事,莫让人过来打扰我。”

“是。”

几句话安抚住这漂亮的外室,杨洄以警告的眼神瞪了身后的薛白一眼。

两人赶到侧院,只见郑虔还没有被带过来。

绕过屏风,杨洄吐出一口长气,抱怨道:“你胆子也太大了。”

“无妨,人是以裴冕的名义带出来的,谁能想到你我头上?”

“呵,我信了你的鬼话。”

薛白笑了笑,依旧平静。

私下劫走郑虔很冒险,但他别无选择。

天宝年间的权力斗争已日趋激烈,这次若不果断且迅速地出手,首先会被连根拔起的就会是他的势力。

杨洄踱了两步,思忖着,最后决定把几封文书递给了薛白。

“这可是了不得的证物,我拿来的。”

“驸马本事了得。”

薛白不忘赞了他一句,接过文书看起来。

首先是一份名单,密密麻麻都是李林甫准备牵扯进此案的名字……这是一份至关重要的证据,可惜字迹不是李林甫的。

一份刑部的口供,郑虔已画押,承认了私撰国史的罪名。

再便是郑虔的文稿。

有神道碑草稿,叙述了张九龄一生的功绩,提到了李璬秘告李瑛索要盔甲,张九龄劝说圣人息怒一事。

事涉三庶人案的只有寥寥几句,却表明了态度。

把这件事记载在神道碑里,说明郑虔认为这是张九龄的功绩之一。换言之,他确定索要盔甲之事是诬告。

最后,还有另一篇文稿,记载了开元二十五年的一些宫廷琐事。

太子李瑛与诸王打马球,赋《球场诗序》,一派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的景象;圣人祭青帝,忠王李亨、颖王李璬分别为圣人担任忠献、亚献之事。

薛白反复看了,略略有些失望。

他本以为刑部破天荒以“私撰国史”之罪拿人,该是因郑虔写了什么了不起的东西。

而只有这些,右相府马上就能肯定这是大罪,东宫马上就让房琯交代裴冕祸水东引……要么是反应过激了,要么是知道此事能牵扯出了不起的东西来。

杨洄凑上前,低声道:“看得出来吧?这几张纸,能要了你们这些人的命。”

“多亏了驸马。”薛白道:“但看字迹这不是原稿。”

“原稿萧隐之直接递上去了,岂会给裴冕?这是刑部誊抄的。”

“裴冕人呢?”

“我让两个心腹看着,堵在大理寺公房里。”

“嗯,如此就好,必能让驸马立一桩大功。”

杨洄微微冷笑,似有不信。

不一会儿,有人带着被蒙了眼的郑虔进了屋中。

薛白并不出去与郑虔相见,以免他对杨洄说谎话被揭穿了。

他把要问的在纸上写下,让杨洄的手下来问。

……

“你私撰国史,该不仅写了这些文稿吧?”

郑虔眼前一片黑暗,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