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醉兮>武侠修真>影帝:我的娱乐时代> 第687章 《叶问3》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687章 《叶问3》(1 / 2)

圈内知道刘艺菲暂时不打算进组,空闲时间比较多,所以很多节目的邀约找上门。

不拍戏无所谓,做做节目当当嘉宾又不会耽误多少时间。

刘艺菲也不是拒绝一切工作,一些合适的想接的活动她还是会做。

但户外真人秀是真的不接,《跑男》的统筹来请她参加新一季的录制,她的团队考虑了几天还是拒绝了。

这已经不是《跑男》节目组第一次来请,之前也遭到了拒绝,但他们就是不放弃,一直想争取刘艺菲上一期节目。

最近的综艺节目兴起让明星当导师,刘艺菲也接到过导师的邀请,当然也被拒绝了。

她还是更愿意做偏传统的访谈节目。

月初,她飞往魔都录了一期《金鑫秀》,下个月播。

从魔都回来后,刘艺菲又投入到剧院的排练中。

刘艺菲专心在剧院工作,虽对年后的电影市场关注不多,但有些消息还是吹到了她这里。

从02年《英雄》算起,中国商业电影市场14年来从来没出现《叶问3》这样情况。

不是没票房注水,《捉妖记》当年买票房闹得那么大,但最后还是蓝台和安乐影业控下来了。

因为《捉妖记》当时肩上担着冲击影史第一的历史和政治任务,有关部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。

可以说现在大卖的影片,票房或多或少都有点水份。

但有些事情做一遍可以,第二遍就不行了。

《叶问3》就好死不死地撞在了枪口,而且舆论发酵快得让人都反应不过来。

4号一上档,隔天就被知名电影媒体“电影票房”发文质疑票房造假。

首周末三天狂揽4.7亿的通稿发的全网都是。

这是年后的3月档!全年最冷的一个档期。

这个成绩比春节档的《澳门风云3》和《三打白骨精》还要好!

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铺天盖地的对发行方票房注水的谴责,而且证据非常完整:

买票看《疯狂动物城》,但出的票却是《叶问3》的。这涉嫌偷票房。

同一个观影厅10分钟一场,票价高到203元,凌晨一两点还场场爆满。这就是虚假排场。

工作日早上6点半,影厅爆满。6点半别说影院没开门,影院所在的商场都没开门。他们上哪看电影去!

《叶问3》片方估计总局会像《捉妖记》一样,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自己。

6号晚,电影局就明文表态:“对采用违规手段获取的票房,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系统及各票务平台将不予统计,不予承认,对已经计入平台的票房数据将予以剔除;参与该行为的制片方、发行方、票务方、院线及影院立即停止不正当营销行为,并将视其情节轻重,依法依规予以处理。”

电影局局长张洪森在朋友圈表示:“电影发展局面来之不易,必须加倍珍惜。”

电影局表态后,第二天事情继续恶化。

《叶问3》的最大投资方,亦是内地发行方的快鹿集团,内部有员工爆料给媒体:

“发完《叶问3》之后,我得赶紧离开这个地方,太可怕了!”

“我现在会怀疑,自己是不是在做电影,还是在帮一群放高利贷的人洗金币。”

“我想把电影当成我的事业来做,现在快鹿的很多做法,已经背离了我的职业理想。”

当天傍晚,电影局再出手,发涵要求猫眼、微影时代、格瓦拉、糯米提供和《叶问3》各发行方签署的有关合同,总局要查票房。

上映4天总局下场针对一部影片清查票房,这是此前从来没有过的现象。

总局出手后,《叶问3》就出现了墙倒众人推的现象。

各种各样的负面报道就出来了。

很多院线经理在采访中承认,他们参与了《叶问3》的“买票房”事件。

“还有很多我们没有听过的公司,直接来,说我给你多少钱,你帮我进票房。这些钱给到了影城,但买了票之后,并没有人来看电影。”魔都的一家影院经理表示,“在我这里,他们专门买贵的,尽可能的多打钱。你看到有些票一张200多元,就是这个原因。”

有影院经理也表示:“我们其实也很感谢这个片方,3月本来就是电影的淡季,送上门的钱不要白不要。”

总局的反应如此之快,是很反常的。

快鹿甚少见诸媒体,但在圈内,快鹿还算比较有名的发行方,很多电影都会找他们做发行和分销。

刘艺菲和张元君就认识他们好几个老总和负责人。

快鹿也算圈内比较有资历和经验的发行商了,怎么会在《叶问3》上犯这种低级而且愚蠢的错误?

刘艺菲想不明白。

她和丈夫的家庭理财经理为她解答:“快鹿集团在这部片子上玩金融衍生品的操作。”

接着把《叶问3》涉及的P2P、包装、众筹、认购等操作拆开讲给刘艺菲听。

“他们还涉及超额担保、重复募资,还有重复抵押。核心就是电影票房的资产证券化,一部预估10亿票房的电影,能撬动几十上百亿的资金。”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