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醉兮>历史军事>寒门之士[科举]> 第205章 205 甘薯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05章 205 甘薯(2 / 2)

因清丈田亩与“一条鞭法”推行后利益受损的官员与权贵,但碍于张居正的威压,这些人也不敢说什么。

“风调雨顺,万民能安,一贯是朕的期盼,能有今日,多仰赖张先生与众位卿家。”天子道,“我大明正是有你们助朕治理天下,朕才能安坐这龙椅之上。”

自隆庆六年天子登位,至今六年过去,天子如今已有一十六岁,已不是当初那个只知依赖母亲的稚儿,随着天子一日日长成,朝中官员都在猜测,张居正何时能归政于天子。

但官员们都知道,张居正冒着夺情的骂名都不愿离京,要他归政恐怕还要等些时日。

柳贺是张居正的门生,平日也算是受张居正器重,王锡爵、罗万化、于慎行等人与他交好,平日倒不会在他面前多抱怨张居正,但言语之间也有期盼张居正归政之意。

他们与柳贺交好尚且如此,可想而知,其他官员心中都是如何想的。

一则天子年岁渐长,大明天下毕竟姓朱而不姓张。

二则张居正立于朝堂之上,其余官员都需看他脸色行事,张居正一日不归政,不被他看中的官员便一日没有出头的机会。

但柳贺一直觉得,张居正这人有私心不假,却并不意味着他迟迟不肯放权。

如今考成法、一条鞭法、清丈田亩策逐渐有了成效,南方倭寇之犯渐熄,北方边务被整治,黄淮水患比之往年少了许多,朝野上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,可以说,张居正的改革已逐渐有了成效。

柳贺并不知晓,他已成了煽动风暴的蝴蝶翅膀,在历史上,一条鞭法与清丈田亩策的施行比现在要慢许多,且削藩之事进行得也并不顺利,因而一直到张居正过世,改革其实仍在进行中,成效并不似今日这般明显。

天子又问朝臣们:“各位卿家可还有事要上报?”

王锡爵看了柳贺一眼:“泽远,你可知会过元辅了?”

柳贺道:“此事我已知会过了。”

柳贺要报的,就是拓宽作物品类的事,这件事他和张居正汇报过,张居正也与张学颜打过招呼,到年底了,便将这些作物当成祥瑞呈给天子。

“陛下,臣有事要奏。”

柳贺出列道。

京官们大多已对柳贺的面孔十分熟悉,柳贺回京以来,先是夺情,后是削藩,最近又掺和进了冯保的事里,可以说是将朝中最不该做的事做了,最不能得罪的人得罪了。

若是旁人干了柳贺的事,不说全身而退,贬官致仕二者恐怕要选其一,可柳贺到现在还活蹦乱跳的,日子似乎一日比一日舒畅了。

“这是何人?”

一位布政使问道。

他见柳贺样貌年轻,却身着三品文官的官袍,不由有些惊诧。

不说左右布政使,便是二品巡抚进了京,也得先从三品侍郎做起,此人年纪轻轻便官至三品,却叫这布政使惊疑,京中何时出了这么一位大人物?

“柳三元你都不识?”

“竟是他。”那布政使道,“我原以为,柳三元当是气势更为凌厉之人。”

可柳贺模样却极是谦逊,丝毫看不出三品京官的傲气。

柳贺道:“臣家人自番邦带来些瓜果口粮,有甘薯,也有番柿,还有玉麦,据番邦人说,都是极好种又好收的作物,臣得了此物,不能独享,也该叫陛下和各位同僚来见识见识。”

“玉麦我大明已有地方耕种,此物味美,可煮了吃,也可磨成粉吃,而这甘薯耐寒又耐旱,趁原本是不信的,可臣的母亲将这甘薯种了下去,一季之获着实叫臣惊叹。”

柳贺话音落下,便有内侍将甘薯呈给了天子,甘薯有生的,也有烤过的,还有一盘以甘薯叶子炒成的菜。

柳贺将发现了甘薯的事禀报给张居正的时候,张居正有些不屑一顾,可柳贺想办法种了一季之后,甘薯的收获便是连他也觉得惊诧。

作物的收获很重要,而与收获一样重要的,则是甘薯耐寒耐旱的特性,江南土壤丰润之地或许不会在意,可在北方,到了干旱的年景,这甘薯或许就是能活命的东西。

张居正便连夜向柳贺要了甘薯种植的流程、收获的数量,柳贺上呈给天子的甘薯,不同的吃法张居正也都尝试过。

他一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,这甘薯也不叫他觉得难以下口,相反,此物不同吃法便是不同的风味,百姓应当也是能够接受的。

若是有张居正支持,这甘薯推广自然要容易许多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